讲稿
潘鲁生院长在2014-2015 学年学校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作者:潘鲁生  来源:潘鲁生个网   2014-12-25 10:10:00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进我校大学制度建设

——在2014-2015学年学校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潘鲁生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2014-2015学年学校工作会议”,对上学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对新学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研究和部署。在此,首先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全体教职员工表示感谢,感谢大家在过去一年里,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学校各项工作付出了大量努力。关于学年工作《总结》和《要点》的讨论稿,已经印发给大家,请大家认真审议、充分交流、深入研讨。特别是对本学年的工作,希望大家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一起理一理学年的重点工作,定一定具体的任务书和时间表,想一想如何落实、怎样协调、怎样提高。同时,希望大家结合上学年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讨论,争取从成果中提炼出经验,从成绩中总结出方法,从改进中落实成制度。通过召开这次学年会议,一起深化认识,凝聚共识,加强落实,更好地开展学校的各项工作。

  下面,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势,谈一谈我校的发展思路,和大家交流。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师德师风建设,二是“大学的制度建设”与我校的管理工作,三是当前的教育形势与我校的“办学特色”。其中,价值观是核心,大学制度是基础,办学特色是立校之本。这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特别是在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在工艺美院的提升和爬坡过程中,我们要牢牢把握思想的核心、发展的基础和办学的关键,围绕重点,提纲挈领,扎实推进。

  第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谈谈我们在办学中如何落实和践行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无论是国家,还是学校,或者个人,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将莫衷一是、行无所依、无法前进。在以往的办学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探索工艺美院的大学精神,不断加以总结和凝炼。因为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缺少精神支柱,更谈不上长远发展。所以无论是树立校训精神,还是坚守工艺美术传统,我们努力扎根文化传统,探索创新发展。这与国家的文化发展方向是一致的,是我们发展的必由之路。 当前,要更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核心和根本,打牢思想文化的基础,服务人才培养的大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3个方面,对新时期的价值原则和道德规范做出了概括。这具有非常深刻的现实意义,不仅提出了全民认同的价值体系,而且重视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体现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理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讲求“仁、义、礼、智、信”,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有发展更要有传承,必须明确人人都要遵守的“规则”、衡量是非的“尺度”、鉴别好坏的“标准”,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引领社会思潮,积累社会正能量。

  今年“五四”青年节,习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中,进一步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指导青年学生的重大意义,首次提出并具体分析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途径,阐述了大学肩负的时代责任。作为高校,我们要深入学习和领会,认真贯彻和落实,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德树人的根本依据,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责任。这尤其需要提高教职员工的整体素质,夯实我们学校的文化基础,凝聚发展的精神动力。

  对我校来说,办学历史相对较短,文化积累还比较薄弱,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学习和提升,显得更为迫切。树立先进的文化旗帜,才有助于我们在艺术创作和设计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坚守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更加积极地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更加深刻地传播社会的价值理想和时代精神。才有助于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更深入地探索教育的规律,更深刻地把握社会的人才需求,立足当代发展的现实,扎根传统文化的基础,努力培养具有仁爱精神、家国情怀、进取态度和社会观念的当代艺术家和设计师。

  具体来看,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和党的建设结合起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汇聚学校建设发展的精神力量。要和特色办学结合起来,提升艺术创作和设计实践的理念,锤炼我们的大学文化。要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和管理服务结合起来,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学校的总体办学水平。

  其中,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重点工作。教师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学校的办学质量。要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思想上、环境上、制度上采取措施,切实改善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其一,师德师风建设,思想是根本,首先要在自我认识上下功夫。在强调纪律约束、管理制度、奖惩措施等外在条件之前,我们不妨从内心里做一次检验和对照,作为“学问之师、品行之师”,我们是否做好了“勤学”与“修德”,能不能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保证授课信息的新鲜度和思想理论的深刻度?我们是否做好了敬业和坚守,做到了目标坚定、扎实干事、以德育人?思想是行动的基础,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问题不能空谈,要内化为自己的判断标准和努力方向。学校也将就此开展党校培训、召开全校宣传工作会议,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加强有关学习和交流,力争从思想上得到改进和提升。

  其二,师德师风建设,培养是关键,要在专业学习和交流上发挥带动作用,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具体要健全教师培养体系。结合名校建设工程,走出去,请进来,加强职业学习和培训。一方面,进一步落实“教师校际间课程学习”等培养机制,促进教师通过校际交流加强知识更新,完善职业规划,学习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鼓励中青年教师到实习基地或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开展实践能力培训,并积极引进艺术与设计领域实践人才到校开展培训交流。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校内学术交流机制。定期举办“全校教师作品展”,交流创作和学术成果。定期举办专题“教学研讨会”,开展教学专题交流和研讨活动。为大家提供平台,营造积极有为、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发挥激励和带动作用。要加强民主监督和沟通交流。关注教职工在工作环境、经济待遇、专业成长机会、身心健康等方面的需求,完善工作机制,解决具体问题,为教师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创造条件。

  其三,师德师风建设,制度是保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师德师风的刚性考评机制评及“淘汰机制”。2013年,中组部、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2014年7月,国务院颁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首次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专门立法,对因旷工解除聘用合同等做出明文规定。这一系列规定和要求,是我们加强师德师风等考评制度建设的重要依据。当前,要结合相关规定,根据工作实际,尽快出台配套细则,严格制定和执行师德师风的奖惩制度。其中,有关评价考核机制要与聘用制改革相结合,合理设置聘期目标,加强聘期考核,严格合同管理,建立健全教师流转推出机制,切实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总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落到实处。特别是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从师徳师风、教风学风开始抓起,落实到人才培养、科研创作、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努力实现崇德向善、积极向上的良好发展局面。

  第二,加强大学制度建设,完善我校的各项管理工作,谈一谈我们的工作机制问题。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教育部做出专项部署,要求制定学校章程,推进依法治校。当前,以制定“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工作已进入程序,大学制度建设提上了重要议程。事实上,一所大学能走多远、能变多强,不仅仅取决于规模和一些具体的指标,而是取决于基础性制度的完备程度。从我校的情况看,要以制定“学校章程”为抓手,加强大学制度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机制,增强执行力,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其一,制定好学校章程,进一步健全办学的基础制度。大学章程是学校的根本大法,是依法办学的基本准则,也是师生权益的基本保障。我校在上一学年启动了学校章程的制定工作,目前已进入广泛征集意见和进一步修改完善的阶段。在章程制定过程中,我们一要坚持依法治校的原则,切实发扬民主,严格制定程序,报请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二要充分彰显特色,把我们的办学经验和成果固化为常态的制度,把教育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纳入系统的制度设计框架之中。三要依据教育规律和发展趋势,尊重教育规律和艺术规律,预留创新发展空间,建立切实可行的、大家认同的、共同维护的章程,真正形成健全、统一、规范的大学制度体系。

  具体来说,学校章程,对外要树立形象、彰显特色,阐明学校的办学宗旨,明确校训、校徽、校歌等个性化的形象标识,阐述好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和校园文化,充分体现办学特色和办学的权利义务,使章程成为用人单位、学生及家长、社会公众等认识学校的标准依据和形象品牌。对内要保障师生权益、规范内部管理,就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审计等管理机制建立全面规范的规章,使大学的自主管理机制和政府的监督依据的相统一,并切实维护师生员工的权益。在具体内容上,学校倡导的“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创新与实践教学体系”等办学特色,都应通过章程落实为制度。希望大家高度重视学校章程的制定工作,积极参与,认真研究,群策群力加以推动,通过学校章程制定,进一步凝聚办学共识,规范办学活动,巩固办学成果,驱动办学改革,努力实现更加科学健康的持续发展。

  其二,要完善配套机制,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具体要从问题出发,来加强制度设计;从发展出发,来加强制度的规划;从标准出发,来加强制度的健全;从监督和问责出发,来强化制度的落实。特别是对于办学发展中存在的不足、面对的困难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还要深入分析,加强系统的配套机制建设,以考核监督为核心,从工作机制上加以解决。比如对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加强教师评价机制建设,并加强用人制度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成长机制。对于管理服务中存在的不足,要加强岗位考核监督。对于科研与创作整体实力较弱、学术氛围不够、学术骨干断层等问题,要健全“学术抓课题研究、创作抓创作展览”的科研创作机制建设。同时,要进一步维护和创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加强安全保障、后勤服务、资产管理、财务收支审计等相关工作的力度,摸索一些好的经验与做法,进行推广并完善相关工作机制。

  其三,要加强学校的制度化建设机制,狠抓制度落实。既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加强清理整顿与修订完善,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有关工作要求,加强制度约束。也要结合教育规律、社会人才需求、信息技术服务等,加强学校的制度创新,通过“数字化校园”建设等,完善督查督办等协调落实机制,提高管理效能和行政执行力。总体上,要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加强党的领导,按照程序透明、信息公开、民主决策、多方监督的原则完善工作机制,夯实大学制度基础,迎接教育发展新的机遇和挑战。

  第三,围绕当前的教育形势,面向学校未来发展,谈一谈“应用型”办学特色的问题。

  2014年可以说是中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之年,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成为本轮高等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改革的核心是分类办学和管理,内容涉及学校的办学模式、招考程序、人才培养理念和方法。比如在类型定位上,改变以往单一的“学术型”或“研究型”定位,进一步划分为“学术研究型”、“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型”等类型特色。在招考方面,将实施高考改革方案,区别“技术技能人才”和 “学术型人才”进行招生考试。在办学模式上,一大批本科院校,包括高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独立学院等,都将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今年6月国新办发布会上,教育部提出,转型院校以“应用技术型”大学为方向,目前已有130多所高校提出了转型申请。

  可以说,这是1999年扩招以来的首轮结构性调整,也是2009年研究生教育开始区分“学术型”和“专业学位型”之后,本科领域的全面分类和转型。根本原因在于,人力资源结构是经济结构的有力支撑,教育结构需要产业结构紧密对接,今后高校人才培养不能与社会需求脱节。所以,当前,在高等教育领域里,关于“教育结构需与产业结构紧密对接”的论述越来越多,关于“应用型”定位、“实践性”教学的讨论越来越多,关于分类办学、特色办学的研讨越来越深入。早在2005年筹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之初,我校提出转型定位问题,提出了关于“实践型”的类型定位、关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提出“创新与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培养“创新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等一系列的特色办学理念。在当前的教育政策下,我们更要深化改革和实践成果,抓好提升和落实工作。

  具体要以我省名校建设工程为抓手,抓实践,抓师资,抓就业创业,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强化办学特色。我们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

  其一是抓实践,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上下功夫,牢牢把握特色办学的落脚点。首先,学科是学校发展的立足点,要从实际出发,建立科学的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其次,要进一步把握人才培养目标方案的“应用型”定位与学校特色定位,要落实“以课程建设带动教学改革”的教学特色,“以社会服务带动的科研创作”的文化特色,“从整体上强化保障教学主体地位的”管理特色,从整体上,进一步发扬我校传承与创新的办学特色。有预测指出,本轮高等教育转型至少要有5-10年的转型期。因为从理念提出、治理关系改革到最后落实为课程建设,需要一个过程。这也是我校顶层设计理念提出以来,正在经历的一个过程。我们要抓住“课程”这个重点,认真坐下来研究,建立有针对性的“课程食谱”,细化人才培养方案,使特色办学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受益。

  其二是抓师资,从人才建设上下功夫,破解特色办学和全面提升发展的瓶颈。师资队伍是实现我校“应用型”的办学定位、完善“创新与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支撑。目前,学校已经制定了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管理办法,并结合名校建设工程,进一步完善教师的在职培训与进修方案。无论是延揽引进,还是自我培养,都希望大家投入到人才队伍的建设中来,提升自我就是提升学校,发展团队就是发展我们共同的事业,就是实践我们共同的目标。让我们从自身素质和实践能力上下功夫,共同破解应用型办学特色的难题。

  其三是抓就业创业,从产学研协同创新上下功夫,健全人才培养、科研创作、社会服务、产业孵化一体化的特色发展机制,服务和推动学生就业创业。当前,国家为实现创新驱动战略、推动大学生就业创业,提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既是我们发展艺术与设计教育的机遇,也是对人才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的要求。比如,今年8月19日,文化部、工信部、财政部联合发文,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对艺术品行业、工艺美术行业、创意设计产业、数字文化服务行业等小微企业进行扶持,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要求。此前,我们学校及时提出了“新六艺计划”的人才孵化措施,作为就业创业的保障。具体来说,以我省传统文化资源设计转化为重点,从“设计文化与策略”、“工业设计”、“旅游体验设计”、“数字媒体设计”、“工艺设计”、“设计教育推广”等6大领域,建设孵化平台和协作机制。结合“新六艺计划”,学校还进一步在师资上,设立了“六艺学者”;在教学上,实施了“新六艺青年教学奖”,在社会服务上,推出了“设计新六艺工程”。目前,“新六艺计划”作为落地方案,已通过省委宣传部审批,开始承担和实施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的“金种子”工程。

  总之,要在孵化机制建立的过程中,进一步尝试把大学教育纳入更大的文化创意产业链中,“以实践反哺教学,以实践锤炼师资,以实践拉动就业,以实践造就创业”,拓展学校特色发展的新路子,发展产学研协同发展的教育新模式,通过孵化机制来进一步服务和促进就业、创业。

  同志们,我国高等教育新一轮的转型已经开始,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正在逐步完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时代使命。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大学制度建设,从管理机制创新到立足办学特色,每一项任务都和学校的发展和我们教职工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让我们着眼教育发展的大局,立足本职工作的实际,积极把握和落实新学年的工作重点,切实加强思想工作,努力完善管理工作,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工作,进一步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从管理上健全制度,从人才培养上取得实效。新学年即将开始,让我们脚踏实地、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共同书写 工艺美院 新的发展篇章!谢谢大家!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2014年 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部署。

2013年12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确定一批试点高校和专业(集群)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教育转型发展。”

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表示,我国即将出台方案,区分技能型人才高考和学术型人才高考,实行分类高考。

2013年6月28日,在教育部的指导推动下, 35所以“应用技术类型”高校为办学定位的地方本科院校发起成立“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成立地方高校研究中心,发布《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就应用型定位、实践教学等进行研究和探讨。

 

编辑:王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