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论
关于民族传统工艺美术振兴发展的提案
作者:潘鲁生  来源:bt365滚球   2016-03-15 12:10:00
  

  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广新型孵化模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空间”。习近平总书记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贯彻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部署,关注工艺美术振兴发展,破解传统工艺美术在工业化、市场化及乡土社会变迁、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环境下的传承与发展难题,解决单一市场导向下手艺代工、机械复制等对原创和工艺内涵的戕害问题,把握“双创”及“体验经济”环境下的发展机遇,激发工艺美术产业活力,并发挥工艺美术的文化补给作用,促进手工艺资源较为丰富的农村地区、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实现“手工艺精准脱贫”,具有现实意义。

  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城镇化进程中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现状与发展”课题关于广东、山东、浙江、河南、陕西、甘肃、云南、贵州、内蒙等9省,民间工艺美术、行业工艺美术、工艺美术培训教育等领域的243个调研个案情况,振兴民族传统工艺美术,需从市场规范、设计发展、教育传承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推进。具体建议如下:

  一、实施“中国工艺美术产业转型升级计划”

  (一)建立“中国工艺美术产品质量标准”。加快传统工艺美术工艺等国家级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制定,出台工艺规范、质量要求和行业标准,以此为基础,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或产业品牌,提升工艺品品质及溢价能力。

  (二)实施“工艺美术市场分级认证机制”。就手工、原创与机械化、规模化复制仿制等,建立分类认证制度。依据原创性、工艺流程及数量规模等,划分原作、限量版、精品、普通品等类别,以印章、证书及作者签名等为标识。保护手工原创,并使批量化生产适得其所,引导市场经营向原创原真及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以良性竞争带动传承和行业发展,防止市场受伪劣仿冒冲击和破坏。

  (三)建设“工艺美术知识产权服务托管平台”。以知识产权为核心构建工艺美术发展激励机制,促进工艺美术知识产权服务托管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破除行业垄断,减少创意、生产和销售的中间环节,开放工艺美术产品发行传播通道,避免民间自发原创版权保护导致的封闭。

  (四)弘扬大国工匠精神,倡导工艺美术企业文化建设。引导工艺美术企业以中华造物精神、工匠境界、匠人态度等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工艺美术产品制造、产业行销的思想文化支撑,突出中国工艺美术的文化内涵,深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文化内核和发展潜力。

  二、建设“全民工艺美术创业系统”

  (一)成立“工艺美术中小微企业管理服务部门”。借鉴美国SBA(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小企业管理局)经验,由主管部门成立工艺美术中小企业管理部门,为工艺美术中小微企业市场化发展提供投融资服务、商业咨询服务以及其他多种形式服务,使需求式创业成为全民手工创业常态。

  (二)设立“工艺美术扶持基金”、“工艺美术创业基金”。借鉴国家“双创”扶持政策,对工艺美术创业者给予扶持。尤其基于多数传统工艺美术学习时间长、劳动强度高、环境条件差,“板凳一坐十年冷”,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收益,影响从业选择,部分工艺美术因此面临行业发展困境,需采取切实措施进行扶持鼓励。

  三、加强民族传统工艺美术基础信息建设

  建立“民族传统工艺美术造型体系”基础数据库。针对工艺美术发展主要以市场、展览、比赛为中介,相关题材、样式以及工艺技法为市场消费、展赛导向等所主导,原有丰富性被削弱,与传统生活相关的母题母本、图式形态、符号纹样、工艺技法等大量流失,文化潜力弱化的现象,从文化信息基础上加以梳理、修复和保护,建立留存手工艺文化样态演变过程中的母本、母题以及文化符号、图式、形态的基因数据库,留存民族文化意象和工艺的资源谱系。

  四、进一步修订《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

  已有《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于1997年颁布,迄今已近19年,传统工艺美术发展的社会环境发生很大变化。修订《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进一步明确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价值、传承方式和社会意义,提出更为有效的保护与发展措施,拯救濒危传统工艺美术品类,并切实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产业振兴,迫在眉睫。

  五、在贫困地区实施“工艺美术精准扶贫”

  在传统工艺美术资源丰富的少数民族及贫困地区,鼓励村民从事传统手工艺劳作,以家庭作坊为主体,前店后坊,发展手工艺生产,建立以手艺带农户,以农户带农村,以农村带基地,以基地带销售的经营模式。加强基层协作组织建设,成立农村手工艺合作社。发展特色手工艺品牌,形成若干各具特色的“贴牌”产品和更多“创牌”产品。发展手工艺公平贸易,为相对闭塞贫困地区的手工艺生产者直接寻找市场和消费者,提高手艺收入。建设配套服务体系,在手艺生产、技术创新、产品推广、市场服务、资金投融资等方面提供政策、人才、基础设施支持。

  六、将民族传统工艺美术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一)实施中小学 “传统工艺美术进课堂计划”。工艺美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典籍之外一支生动的造物文脉,承载工艺匠心、人文风俗以及中华美学精神。将传统工艺美术作为动手实践及文化体验课程,有助于深化青少年对中华传统造物精神及传统文化艺术的体验和认识,培养心灵手巧的实践能力和文化创造力,锻炼专注坚韧的态度和品质,也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传承、为延续发展民族文化创造力,埋下种子,打好基础。

  (二)发展民族地区工艺美术职业教育。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不能简单照搬东部发达地区模式,需与文化生态资源开发有机结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富含特色工艺美术资源,发展工艺美术职业教育,健全课程体系,鼓励聘请专业技师和能工巧匠传授技艺,有助于解决民族特色文化进课堂问题,培养与民族地区特色文化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的特色人才,实现职业教育与当地特色文化传承、特色产业发展紧密对接,打牢内生式发展的教育基础。

  (三)加强高校工艺美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完善中国“工艺美术学”、“民艺学”、“手艺学”等学科体系,培养专门人才,并鼓励高校相关专业面向乡村社会变迁与城镇化过程中人口流动、思想文化变化等,研究工艺美术在现实社会关系、劳作方式、工艺型制、情感交流等方面的作用,为现实发展提供理论思辨和阐释,为民族传统工艺美术振兴发展提供人才和学术支持。

  (四)推动传统工艺文化进入社区及老年教育。在社区教育及老年教育中,增加工艺美术体验、学习、推广、研究等内容,丰富社区群众文化生活,培育工艺美术的文化认同、传承及消费氛围,续写积淀深厚、传承不辍的工艺文化动力。

编辑:王志强